面对种种亚健康问题的困扰,越来越多人们主动加入到养身健康的行列中,这也催生了一个新的千亿市场。
行业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药食同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72.63亿元,2025年将继续维持稳定增长势头,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362.5亿元。
近期,卡思观察到,中式养生赛道,又跑出了一个新消费品牌。
新进入这一赛道的品牌往往会选择在新流量平台度过冷启动和成长期,卡思观测到一个黑马选手——喜纯。该品牌专注于中式滋补产品的研发和标准化生产,在抖音瞄准年轻女性用户,抢占“有品类无品牌”的市场洼地,主推100-300元的保健食品,其爆品喜纯玉灵膏单月预估销售额为2500万-5000万元,今年3月品牌总销售额达1亿+,4月的预估销售额为7500万-1亿元。
喜纯是如何从名不见经传做到月销过亿的?中式滋补赛道,还值得入局吗?
月销过亿,喜纯的三板斧
在喧嚣的电商直播的中,一个主打中式滋补的年轻品牌 喜纯 完成了令人惊叹的逆袭:具体创立时间不详,2024年开始入驻抖音电商,在抖音开店60天,月销售额就突破1000万。在2024年“双11”抖音滋补保健宝藏店铺榜单中,养能健、唔咔实验室、喜纯位列前三。2025年3月,品牌销售额过亿,在抖音电商医药保健赛道排名第6,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00多倍。
成交画像显示,品牌81%为女性用户,24-30岁人群占比最高(38%),18-23岁、31-40岁用户各自占比33%和26%。这些用户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地。
细究喜纯在抖音的增长路径,卡思总结了三个要素:
第一,功效。
我国滋补文化深厚,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杨上善在其编注的《黄帝内经太素》中提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人们所熟知的人参、酸枣仁、阿胶、枸杞子、火麻仁、枣、姜、茯苓和黑芝麻等都属于药食同源的产品。
过去几年,以“药食同源”为卖点,传统品牌已经解锁了不少新产品。比如,同仁堂推出“养生咖啡”和“熬夜水”,东阿阿胶售卖“东阿阿胶粉”和“阿胶红枣汁软糖”。
作为“新中式滋补生活倡导者”,喜纯宣称自己以“古方新制、科学高效”为核心理念,坚持0添加,以天然食材的和谐搭配,体现食物本身的美好滋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现“内调+外养”。
喜纯的产品主打标签是“功效”,覆盖祛湿、缓解痛经、护肝、助眠等多场景需求。比如,喜纯开发的玉灵膏、五指毛桃赤小豆膏(伏湿膏),都是经典配方与现代工艺的结合。在喜纯抖音官方旗舰店,以“古法熬制+秋冬进补”为卖点的玉灵膏已售出超过100万单,好评率96%,有人表示:“以前手脚冰凉,现在不凉了,以前睡眠不好,现在能睡着了”;但也有人提到:“吃了很上火”“味道不好,像浓缩的姜糖水”。
除了卖货,喜纯的野心还在于构建中式滋补“成分党”的市场地位。为了表达“传承古方、精研工艺”的品牌主张,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喜纯找到了知名教授为自己“背书”。2025年4月,喜纯宣布品牌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庆国教授团队达成产研合作,合作项目是基于5种膏方进行组方研究改良。
第二,平价。
在供给过剩的时代,化繁为简才能打透心智。“中式养生”虽然已在社交媒体掀起不小的声浪,但能够理解中医和对症下药的人始终是少数。品牌要想做大做强,就不能将品类局限于小众专业人群内,而是将传统中医知识和词汇转译为简明的生活化语言,让当代消费者能快速理解产品特色,将其与自身需求挂钩,例如提气色、抗疲劳、治便秘、去水肿、好睡眠等。
从品牌发展阶段来看,相比小仙炖等高客单价的滋补品牌,喜纯选择了切入中低客单价市场,打造了 滋补平民化 的品牌主张,将传统滋补品定位为“健康日用品”,单瓶价低至59元,成功扩充了目标人群,得以在细分品类“闷声赚大钱”。
第三,红人。
喜纯团队深谙抖音内容种草和达人分销的重要性。品牌一方面在自有账号中以“女性养生日常”为切入点,展示玉灵膏“补气血”的食疗效果,结合中医理论科普,降低用户认知门槛,并通过品牌矩阵账号完成转化;另一方面通过采买腰尾部达人的内容素材,不断测评和讲解产品功效,完成爆品心智的渗透,再通过直播间和挂车短视频,带动产品销售。
以2025年3月为例,在内容种草上,喜纯合作投放了47位达人,粉丝量多在0-10万和1万-10万区间,以美食、健身、随拍等垂类达人为主;在带货上,有1022位达人为喜纯推广商品,达人账号的销售额在品牌大盘中占比30%。值得注意的是,分销达人中,80%为短视频达人,20%为直播达人。
图源:蝉妈妈从数据来看,美食博主@蕾蕾的轻食计划 是品牌的带货担当,通过制作49条挂车短视频,单月为品牌创造了约100万-250万的销售额。卡思观察到,博主是一位90后宝妈,也是一位自律养生女孩,擅长烹饪简单、好吃、健康的美食,曾靠“吃”减重30多斤,虽然仅有10万粉丝,是腰部达人,但粉丝粘性较高,3月累计销售额达到250万-500万,属于肩部达人水平。
在抖音这个庞大的流量场中,喜纯用内容证明了传统医药食材与现代消费需求的化学反应,将模糊的养生理念转化为可量化的健康方案,将精英化的滋补文化重构为普适性生活方式,将静态的产品交付制作成可视化的视频内容,从而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破圈之路。
中式养生赛道,还有多少机会?
“三分治七分养” “药补不如食补”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凝结成的宝贵经验,养生保健的需求带火了药食同源,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药食同源市场现状分析报告》显示,2019-2023年药食同源市场规模从129.9亿元增长至37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30.1%。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362.5亿元,千亿级市场潜力显著。
市场快速扩张的背后,年轻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的参与是关键,他们追求便捷、即时的养生方式,这也让药食同源的概念更加流行,红豆、薏米等原料被广泛使用,同时品牌也在探索更多传统药材的应用,如人参、阿胶、花胶等。
当中式养生概念深入人心,第一批聚焦这一概念的达人和品牌更早尝到了甜头。
此前,卡思多次分析过内容赛道中乘着这一东风起飞的达人们,比如4.8万粉、广告报价1.2万的小红书博主@是玖钥 、靠分享养生干货,在小红书狂揽200万粉丝的@是辰不是晨ii 。(点此阅读:话题播放量超百亿,脆皮年轻人捧红“中式养生”)
依托“中式原料”+“新鲜玩法”的框架,中式滋补赛道潜藏着许多新机会。拿到优异成果的品牌,不只是喜纯。
比如,来自中国香港的品牌“小主”今年也在抖音实现了飞速增长。品牌融合中式养生理念和西式保健品形式,用口服胶囊的形式做“祛湿”产品,通过大量明星(比如胡兵、熊黛林)和达人推广,在不同圈层用户中打开知名度,今年3月,小主登上抖音医药保健品牌榜第五,4月更上一层楼,跑到了第三。
此外,窕里、对方、SHAN宫小膳、内问Neiwen、GENBEN根本、小仙炖、官栈花胶等品牌,运用人参、枸杞、阿胶、酸枣仁等食材研发更受年轻人喜欢的产品,也在尝试构建自身的竞争力。
总结来看,这些品牌大多通过产品创新,比如即食化、零食化,或者结合现代技术如低温冷萃,以及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比如私域服务、联名合作等来吸引年轻消费者。
与此同时,这个热门赛道也面临不少挑战。一是行业规范缺失,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需加强标准化和科研投入。二是品牌集中度低,市场分散,新老品牌都需通过技术壁垒或文化IP建立护城河;用户认知度有待提升,需强化中医理论科普提升消费者对功效的信任。
需求缺口、流量红利、营销杠杆,固然是中式滋补品牌快速增长的催化剂。但回到本质,消费者真正买单的,不是短期情绪,而是产品带来的安心感与长期信任。
注:文/毕十三,文章来源:卡思数据(公众号ID:caasdata6),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